《从金蝉子不听课谈起》
2018-08-12 16:21:39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  • 0

金蝉子,即唐僧前世之名。因不听如来说法,轻慢大教,致使师父如来贬其下界,磨难加身。如来作为师父,为何对弟子的惩罚如此严厉到无以复加?我想一定是三番五次不服从管教,才被师父逐出山门,贬为俗子。再在世间遭受八十一难来考验他对佛(学)堂的敬畏、对教义的虔诚和对学业的忏悔!看了唐僧的遭遇,我感喟万千!

唐僧前身不好好学习而遭贬,此犹今天的孩子在校不听老师管教,而又打不得、骂不得(当然我也不主张打骂),只好请家长管教。这便是正在求学的顽劣少儿遇到的第一难。虽说现在不允许学校劝退孩子,可是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,老师和学校在无技可施时,只好拿出家校联系手册,请家长协助和配合学校教育孩子。老师不是圣人,也不要勉为其难。就连佛法无边的圣人如来对于顽徒也没有好办法了。值得庆幸的是,如来上方已没有更高的高管机构了,否则仅就辞退一个学生,就够如来喝一壶的。金莲宝座丢了是小事,就怕金蝉子的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、甚至兄弟姐妹不肯善罢干休,隔三差五地来个"佛闹"。直至如来无处藏身以至自杀,才会来个“定风波”吧一一柔如蒹葭善如水的老师是不会绝地反击的,放心吧!既然没有尚方宝剑来提如来,那么金蝉子不二选择,唯有下界修行去,佛(学)堂你是呆不下去了。金蝉子你一定是闹到像孙悟空那样快要天翻地覆了,师父才忍痛割爱的!沙僧、猪八戒自被贬到下界,哪个不是身上背负几条人命的杀人犯?可是以慈悲为怀的如来的弟子观音菩萨还留他们性命,随唐僧修行、度化他们?可见如来看到金蝉子一而再、再而三不知悔改,才决定赶他走,带领几个杀人犯一起修行!否则,你一个金蝉子呆下去,其余的银蝉子、铜蝉子……就呆不下去。

你也许怀疑老师如来太过苛刻、不讲师生情面。你错了!老师如来是最讲善心、耐心和师生之情的,弟子不闹到佛(学)堂不是佛(学)堂,老师是不会扫弟子出门的。当然,并不是一推六二五,而是时刻观察和帮助弟子的学业修行情况一一唐僧九九八十一难,哪一难不是靠如来直接或间接帮助渡关的?

一个不好好修业的人会有哪些遭遇、磨难呢?

金蝉子投胞到新科状元陈光蕊家,外祖是当朝宰相殷开山,多好的出身,多好的学习条件呀!陈氏子出胎几杀,这是第二难。这就暗寓意一个人年少时不好好学习,其实就是自杀。刘洪贼象征着不好好学习的人将来人生路上的苦难,以警告荒废学业者。作为过来人,家长对此深有体会,一个个望子成龙,一个个盼女成凤。不管家长如何苦口婆心,顽儿就是不听;

家长恨铁不成钢。即使含辛茹苦度日,也下决心下狠心让儿女接受教育。一气之下,若殷小姐那样,孩子刚满月就将其抛江。表面上看起来是撒开两手或者是大撒把,看孩子的造化,自生自灭,接受自然法则的淘选。其实是有目的地抛江,不然,她为什么希望孩子能被人救起?为什么写血书、开载姓名等跟脚?为什么哭?为什么垫个木板?

但是“儿行千里母担忧”,母亲在家未尝一日不悬悬而望也!望再见到儿子时,已经“浪子回头金不换”了,望孩子长大成人了,望孩子理解当年的一片苦心了;

玄奘在金山寺学业未满,因思念爹娘,于是寻亲,这是第四难。因刘洪贼子在,而母不敢留孩子在身边团聚。这不正象征着一个学子学业未臻成熟,人生路上还有坎坷。所以贤德的母亲决定再赶孩子出门求学,而心实不忍也。但是考虑到父母终究一天要老去,未来的日子只能让孩子自己养活自己,为孩子前途考虑,所以才横下心来再赶儿子出门求学。此犹孟轲少时,逃学。孟母用断织的方法来教育孩子。而玄奘若与母团聚,则会如少年孟轲学业前功尽弃;

后来唐僧母亲从容自尽,则是寓意家长为供孩子成才、成家、立业,即使积劳成疾,甚至付出生命亦无憾矣!世上果真有这样的父母啊!寡母供读孤儿者也不少啊!孟子、欧阳修……

唐僧第五~七十九难,则是喻学子进学途中的曲折困难;

第八十难,则喻学业大有成就而实则离成功还有一步之遥,进学者沾沾自喜或出现了放松大意的情绪。就像高三年级学子临近考试时,有人以为一向成绩优秀而志在必得的放松心态。有这种心态,就会像唐僧正飘飘然凌然云上,忽然一落千丈,悔之完矣。

最终唐僧修成正果,喻人学业有成的甜蜜境界。但是此刻已成佛的圣僧会躺在功成名就的床上高枕无忧吗?会把曾经的修行历炼抛之脑后吗?会把历尽千辛万苦取来的经束之高阁吗?一切都不会!因为他清楚地记得,他不是陈氏子,他不叫江流儿,他不叫玄奘,也不是南赡部洲的大唐御弟,更不是光环罩顶的圣僧,而是如来佛(学)堂听师父讲课的金蝉子!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