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然之美
2021-07-07 13:35:57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夏天的雨一下,卧龙山里“青草池塘处处蛙”。要是晚上,“听取蛙声一片”,声音更其响亮。跟池岸上山里人家烧烤城的音乐上下和鸣着。

几个小玩伴到浅水处捉了些蝌蚪盛在小瓶子里,说是带到家里玩。小蝌蚪不到一寸长,不停地游动,不知道是欢快还是在挣扎。我担心离开了家的生灵不会活太久。

小时候的我也曾做过这样的傻事。我为了使自己快乐,就把蚂蚱或知了掐了翅膀。天真地以为这样它们就永远属于我了。可是不到两天,它们就停止了动弹和唱歌。捉了天牛,因为担心锋利有力的牙齿会咬我,就学着大人的做法把天牛的牙齿掰掉。时间不长,它也死掉了,其实是饿死的。那时候的我,不会伤心,只是有点儿失落。然后再去捕捉,填补和满足欲望的空间。

现在想来,那时候的做法是有私心的,想法是幼稚的。现在想来,我庆幸那时候年龄小,能力有限,还称不上暴殄天物;我还替小生灵庆幸,幸亏它们落到了一个年幼的小“屠夫”手里,不至于让整个种族遭受灭顶之灾。

孩子们因为喜欢天然之物,却违背天然之理,幼稚地按一己之愿精心照料它们,殊不知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。

要是大人想着和做着孩子一样幼稚的事,对天然之物造成的伤害就无法想象了——但是是看得见的!而天然之物也不仅仅是蝌蚪、蚂蚱、知了、天牛之类,还有:蓝天白云,绿水青山,红花绿草,跳豸鸣虫,飞禽走兽等,它们都是美的;如果说什么不美,那是站在异族——人的角度来评判的,而这对于非人种族来说显而易见是不公平的,况且人类也不真正懂得天然之物的审美标准。

天然之物具有天然之美,用不着人类对它们“特殊照顾”“静心照料”,也用不着自负而狂妄地“东一斧子西一凿子”进行艺术加工,应该把它们当成“水中莲花”,“远观”足矣!

但是总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,喜欢炫耀一下技艺,按照人类的审美标准给天然之美再修饰,可谓多此一举。

“江宁之龙蟠,苏州之邓尉,杭州之西溪,皆产梅。”本来具有天然之风韵:曲与直,欹与正,疏与密,相得益彰。但是被文人画士改造成病态美的梅了。

梅,还倒好对付,要是一座大山不符合人类的审美理论,可就不好办了。比如,峄山,危石林立,状如垒卵者不可胜数,这也正是峄山的魅力所在。想欣赏它,又害怕它,总不至于把它们都凿成四平八稳的石头吧?

对于已经封山育林的山,恐怕没有必要在遍体鳞伤的肌体上再刻意地雕饰,就让它历经百年千年“天然去雕饰”吧!因为人为修饰的美只呈现出一面的美,而天然的山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,不识庐山真面目。”何劳人类的大手笔欲得其一指而伤其九指呢?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